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 主任
王小勤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听觉大脑皮层处理语音信号和音乐信号的机制,听觉系统在复杂声场中提取信号的原理,灵长类大脑控制发声和听觉反馈的机理,注意力和行为对听觉大脑皮层的调制,以及听觉大脑皮层处理人工电子耳蜗刺激的神经机制。王小勤教授在听觉神经系统的编码机理研究中做出过若干重大的发现。因对“听觉神经生物学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开创了在语音通讯生理机制研究中的实验和计算方法”,于1999年获“美国总统青年科学家奖”(Presidential Early Career Award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该项奖是美国政府授予在美国工作的杰出青年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王小勤教授的实验室创立了使用狨猴(Marmoset)研究灵长类大脑神经机理的独特实验模型,开创了大量狨猴神经电生理和行为学研究的核心实验技术。他领导的团队率先发现听觉大脑皮层神经元处理时变信号的放电机制和对频谱波动的选择性、大脑中处理音高和谐波的神经编码机理以及听觉大脑皮层处理听觉反馈信号的神经机理。这些发现对理解听觉大脑皮层的功能及病理机制有着重大的意义,并已经被逐步写入神经科学领域主流教科书中。王小勤教授近年来的研究工作关注大脑处理音乐信号和音乐记忆的神经机制。
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 助理主任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员,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IDG/麦戈文脑研究院及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成员。2002年获美国布兰戴斯大学计算神经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冷泉港实验室及麻省理工学院完成了博士后研究。于 2010年加入清华大学。主要从事计算神经科学和类脑智能的跨界研究,对神经环路研究,人工智能和生物信息学及演化基因组学也有相当经验。其代表性工作包括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和Neuron杂志的对神经突触可塑性精确放电时间依赖性 (STDP)的理论研究,以及发表于PLos Biology杂志的对脑网络最小模块结构的研究。近年来对情绪和动机的脑神经回路及中枢与外周的交互也有一系列研究,发表于Cell Reports、biology等杂志。另外也积极将人工智能算法运用在脑动态网络数据的解析以及医疗和教育领域。实验室学生 廖方舟 和计算机系胡晓林实验室学生一起在2017年Kaggle Datascience Bowl国际大赛中,从数千个团队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开发了根据 CT影像的肺癌预测算法。廖方舟参与的树坤公司目前是国内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领军创业企业之一。最近实验室的新兴趣点包括:全脑认知模型、复杂时空数据如EEG的分析方法以及在社会交互和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神经美学、元宇宙等。
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 助理主任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助理主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基础理论中心主任兼院长助理,曾担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卡内基梅隆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机器学习研究,在国际重要期刊与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担任国际期刊IEEE TPAMI的副主编和编委、国际会议ICML 2014地区联合主席、以及ICML、NIPS等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研究工作围绕机器学习基础理论、高效算法和应用展开,注重理论与实际问题结合。